緣起
近年來,因為受到政治影響與媒體的惡意導誤,原本有助都會區域發展的PPP建設被汙名化,進而影響台灣社會與經濟發展,也因此廣泛的基礎建設(都市更新)受到嚴重的遲滯與阻礙。尤其我國特殊的國際環境,無法積極參與國際PPP項目(包括BOT、ROT、OT、PFI等),導致企業發展受限,必須突破現有瓶頸。
因此,前交通部長葉匡時博士,以渠等豐富的學術及實務經驗,邀集國內專家學者與企業領袖,發起組織”亞太公私合夥建設(PPP)發展協會”,為台灣企業注入新的動力,以提升經濟建設水準及品質。

成立宗旨
本會為「非營利」之社團組織,主在協助推動「公私合夥」建設之制度建立、學術交流、法理研究、案例蒐整及廣泛運用與推廣,並充實PPP專業知能及實務管理之發展。同時強化會員與亞太地區各相關公私合夥建設機構之合作與交流,並提供會員完善而具體的服務品質及維護合法權益為宗旨。

PPP 內涵
PPP(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)是一種公私部門合夥的治理模式,主要使用在重大基礎建設、都市更新等項目。因囿於政府財力有限(公),乃積極吸引民間(私)資本投資,彼此建立「合夥關係」,如BOT、ROT、OT、PFI等模式,提高基礎建設效率,有效經營現有資源。同時透過政府激勵、補償和責任的再分配,得以改善公共建設水準,促進整體經濟發展。
協會任務
二、提供會員持續性教育課程,加強對公私合夥建設制度理論基礎、案件選擇、投資運營操作、風險管理的認識。
三、蒐集、整理國內外公私合夥建設案件相關之產業訊息,以提供會員研究參考之服務。
四、安排與兩岸及國際間之公私合夥建設相關產業之 交流考察活動及舉辦各類型研討會、聯誼活動,以增進 會員與兩岸及國際相關業者之聯繫與合作。
五、掌握相關產業趨勢,適時向主管機關反映業界動態,維護行業利益。
六、參與行業發展規畫與行業標準的制定,配合政府經濟政策與商業法令之協助推行及研究建議事項。
七、促進會員內部委員會組織之健全及發展事項。
八、增強與其他相關投資產業之聯繫與合作。
九、會員合法權益之維護事項,督促會員自律,共謀業務上之改進、聯繫及協調事項。
十、接受政府機關、團體之委託服務事項。
十一、其他達成本會宗旨或法令規定應辦理之事項。
運作構想
協會運作的主要目的,是透過論壇、講演、研習及政策研究為主軸,並活絡兩岸、國際之交流、參訪、聯誼等活動為輔,使公部門、私有企業及社會大眾對PPP項目,獲得正確、清晰的認知,並得以促使政府與企業,以正面、積極的態度,廣泛推動PPP相關基礎建設。同時協會將與亞太地區的相關單位,進行具體的交流、考察互動,進而協助台灣企業走向國際,參與亞太的各項基礎公共建設及都市更新,以符協會預期目標。

展望與期待
聯合國目前積極倡導開發中國家應運用PPP模式來推動重大基礎建設,台灣廠商如能更有效地運用PPP模式,不僅可以參與我國的重大基礎建設或都市更新,亦可增加參與國際業務的機會。專業健全的PPP生態系統,包括專業顧問、金融與法律服務、工程公司、爭議協處機制等,將可鼓勵廠商參與基礎建設,提升公共建設品質與營運效率,使消費者享有高水準的服務,達到政府、業者與民眾「三贏」的預期目標。
協會草創之初,深盼您的支持與鼓勵,希望藉由您的參與,使我們擁有充沛的能量,有助協會順利發展,更能協助台灣企業走出經營的困境,創造美好的遠景。相信您將樂觀協會的成長與茁壯。
若承蒙您的認同參與,是協會的榮幸與能量,歡迎共襄盛舉,共同為台灣美好的未來一起努力!
